文化与传播学院

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勇先生莅临我院讲学

文章发布日期:2017-11-23 作者:洪荣文

11月20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勇先生应我院邀请于中山第一学术报告厅开展题为“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意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文系主任古大勇教授主持,我院院长谢英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伟、郑政、郑丽霞老师出席,17汉语言专业(非师范)、17汉教、17广闽专业全体同学参加。

       据悉,刘勇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影响力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新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课程教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数十种。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分别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讲座伊始,刘勇教授以“一百年前的中国,为什么以一场文学和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的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五四新文学“一点难求,巨星满天”、“跨文化品格”、“文化背景与文化资源”三个方面问题。他认为,五四的一代是走向世界的一代,是青春的一代,弃医从文不是鲁迅一个人的专业选择,而是整整一代人对民族命运的选择,天降大任,走向世界,是五四一代人的普遍行为。随后,他以现代作家手迹及留学故事为例,将五四一代概括为新文学作家、国学大师、外国文学翻译家三个身份头衔,并提出五四青年“最注重创新,同时又最注重传承;最强调立本,同时又最强调开放;最渴望自由,同时又最勇于承担责任;最深刻地批判社会,同时又最无情地解剖自己”的四种品格。最后,刘勇教授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分别简述了影响五四新文学的日本文化、俄罗斯文化、欧美文化三个文化板块的特点,历述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五四新文学的发生及其历史意义,描述了五四新文学已经走过的一个世纪的历程,引发在场同学深思。
       讲座结束后,谢英院长对刘勇教授表示衷心感谢。本场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既有作家分析,也有作品解读,既有个人生活经历,又有学理探究,既提出了严肃的理论命题,又不失风趣幽默,现场气氛融洽,掌声不断。
(文学与传播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