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烟云,没能给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县委书记谷文昌病逝34年,不仅给海岛留下一条绿色林带,更在人心铸起一座永恒丰碑?
同样面对挑战,为什么有的人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而县委书记谷文昌却总是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在造福一方中书写了自己的事业辉煌?
答案很简单。区别就在于,想不想担当、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
一个党员干部,心中有多少责任,决定了人生有多大作为。“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谷文昌如一座精神灯塔,烛照着共产党人一脉相传的精神坐标,彰显了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价值底色。
一种精神能够在时间淘洗中益增其光亮,不仅因为它牢牢印在历史深处,更因为它丝丝融入时代脉动。就像治理风沙曾点燃谷文昌的奋斗豪情,打掉改革路上的“拦路虎”,同样需要各级干部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激发舍我其谁、奋发有为的热情。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统筹保增长与调结构?面对更高期待,怎样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面对“会呼吸的痛”,靠什么驱逐雾霾、保卫蓝天……今天,我们纪念谷文昌,不仅为了缅怀先贤,更是为了传递责任,唤醒每位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发展出力。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谷文昌也告诉我们,心中有责、敢于担当,是每一个干部必须完成的人生课题。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怎么对得起公职的“公”字、干部的“干”字?谷文昌的精神,标注的并非高不可攀的价值天际线,而是每位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点。
今天,大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小到一项政策的落地生根,观念的多元程度、利益的复杂程度,远超当年,尤其需要各级干部像谷文昌那样,拿出“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拿出“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干劲,在一棒接着一棒干的笃行中,助推改革之舟越过激流险滩。
也要看到,少数地方、少数党员,以“要求严了”为借口不想作为。一些干部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保持“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状态。对比这些,谷文昌何尝不是一面穿越时空的镜子?患得患失的算计,斤斤计较的狭隘,只会陷入无所作为的空虚;腰杆直起来、肩膀硬起来、责任担起来,才能铸就造福一方的业绩。像谷文昌那样,在百姓心中留下无尽思念,在后人面前竖立巍巍丰碑,这样的人生境界,不是更值得追求?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敢闯新路,勇往直前!”责任、信念、勇气,穿过岁月依旧动人心弦。追梦路上,把使命担在肩上,将责任牢记心中,用行动写在大地上,于个人,是人生的出彩,于国家,是梦想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