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侨联网:泉州市侨联告诉你具有闽南特色的“侨批”

时间:2018-05-15浏览:567


4月底,泉州市侨联和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联合承办第48统战大讲堂。邀请泉州师范学院麦青龠教授作闽南侨批书法特色研究专题讲座。
  


    
麦青龠教授曾任台湾辅仁大学教授,现任泉州师院闽台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书画艺术研究,先后出版了《四十年来台湾美术发展书法研究》、《书画艺术在台湾--专题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麦教授先简要介绍了侨批蕴含的人文价值,接着重点分析了侨批的书法特色,认为侨批受实用性影响,书法往往流畅有余,古雅不足,其书法风格主要植基二王帖学、米芾、赵孟俯、明清尺牍一脉。讲座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有助于大家从艺术方面深入认识侨批这一世界记忆遗产。


   
侨批样本
   
市直统战系统党委专职副书记黄子榕、市侨联陈海涛调研员以及市直统战系统各单位50余人参加讲座。(市委统战部、市侨联)
   
延伸阅读
   
什么是侨批?
  
侨批,简称作批(在福建方言、潮州话和梅县客家话信为批,不仅仅是闽南方言,福州一带的方言也是这样指称的,迄今为止仍旧是这般指称),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潮汕地区暨海南等地。闽南话把书信叫批,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
   
侨批的书写特色
   
麦青龠教授总结了闽南地区侨批七个共同的书写特色:
    1.
书写者大都受过科举考试的私塾教育,因此民国鼎建以前,信文以古文语式书写为主;直到192030年代以后,才陆续加入些白话文体;
    2.
常出现闽南语方言语式造辞:例如以表示;以读册表示读书;以生理表示生意;以好势表示事已妥善;以奉待表示侍奉;以所费表示金钱用度等等,已形成独特的地域性特色;
    3.
这些信件书写者水平不一,书者为了配合顾客的口述,得在匆促间即兴切换成古文体式录写,因此笔触大都直率光滑、率意爽利。除了科举文人如林?鹤、苏警予等所书侨信,深具艺术水平;其它普遍为质朴、率真,不事雕饰,带些野逸习气之作;
    4.
这些侨批书风,行草大都植基于二王一脉阁帖,或参融米芾、赵孟?和董其昌、明清尺牍;楷法则以唐代颜真卿为主的唐楷形式;普遍缺少乾、嘉年间兴起的碑风碑意;
    5.
部分行草结体不按章法,笔画多有简省,常少一个连带或省去一个转折,形成错别字,往往令阅读者难以辨读;
    6.
为了增快运笔的流畅度,发展出侨信特有的结体、使转笔致,逐渐形成侨批流滑野俗的特色;
    7.
同一代书者的相同字布局结体,几乎多字同形,极少变化;迥异于一般书家苛求多样变化、再求全幅统一感的书法美学思想。
    
总而言之,大部分侨批代笔者,注重信息流通性、实用性,大都难以兼顾艺术内涵,因此往往流畅有余,古雅不足;但它们都深具文献价值,加上每一封侨批都是一个家庭的辛酸血泪印记,近年来已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兼具文献和艺术价值的侨批,极为难得,更是藏家们搜罗的对象了。
    
闽南侨批的特有书风
    
对闽南侨批的特有书风,麦青龠教授归纳约有六种:
    1.
植基二王帖学、米芾、赵孟頫、明清尺牍一脉;
    2.
宋元以来写颜的传统;
    3.
米芾尺牍的姿态;
    4.
福建特有的张瑞图精神;
    5.
刘墉尺牍的精神;
    6.
参融金农漆书风格。

原文链接:http://www.qzql.org/content/2018-05/14/content_5817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