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我院“传承非遗新生代·南音推广小先锋”暑假社会实践队在泉港区南音传承中心、泉港区非遗双创基地(优加众创)的协助下,实地走访了林朱法北管乐器制作坊、海丝古玩街南音馆、涂岭红茶馆、峰尾福船文化研究所及坝头文化馆。在一天的参观和学习当中,我院师生以实践学习、服务地方为重点,结合拜访民间老艺人,面对面体会民间工艺制作的工匠精神,汲取非遗文化知识营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培养专研、精益、坚持的新时代“钉子精神”。
拜访海丝古玩街南音社
10日上午,我院师生团队整装前往前黄镇三朱村所在的海丝古玩街南音社,拜访了泉港南音传承人颜财法老师。经颜老师介绍,在当地,南音拥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据悉,前来海丝古玩街南音社的学员上至七八十岁耄耋老人,下至五六岁的稚气孩童,在平时的南音教学中,他们会根据年龄分布将学员分为四个组:儿童组、少年组、青壮年组和老年组。其中一位年愈七旬许老伯,已研习南音超过五十年,家里的小孙女也喜欢南音学习南音,尤其偏爱琵琶演奏;74岁的林老伯,退休前是高甲戏演员,因为喜爱南音,就常到活动中心来一起学习。
带队教师向海丝古玩街南音社赠送锦旗及光碟
采访市级南音传承人颜财法老师
实践队师生与海丝古玩街南音社弦友合影留念
泉州南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早已融入闽南人的血液里。南音对海外闽籍华人来说,是故乡的音乐,是寄托乡愁乡情的重要载体,更是维系海内外闽南人的重要精神纽带。
参观涂岭红茶馆
“涂岭红”红茶制作已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是现存全国红茶类大家族中少有的炒干眉类红茶,独具香高、味浓、醇厚、耐泡品质特征。由鲜叶采摘、日光萎凋、摊凉、揉捻、袋装渥红、炒干、辉干上色、成品包装八道工序制成。“涂岭红”红茶是泉港人民长期生产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泉港的“茶叶名片”。“涂岭红”红茶在2013年获批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性项目名录。参观过程中,涂岭红茶馆负责人向实践队师生介绍制茶工艺流程,并引导师生体验摊凉、揉捻、炒干等工艺手法。
涂岭红茶馆负责人向实践队师生介绍制茶
参观峰尾福船文化研究所
泉州古船模制作技艺与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于明洪武年间随黄氏迁入泉港区峰尾镇以来,世代相传。其中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泉港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全身上下蕴藏着美的因素,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其中“水密隔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极大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和安全远航性能,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如今,它已是一种濒将消亡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堪称中华绝活之一,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2008年6月,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泉港“福船”模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永久收藏。
参观峰尾福船文化研究所
走访林朱法北管乐器制工作坊
林朱法先生1964年师承林振顺老先生学习北管,已有50多个年头。据了解,林朱法先生因从小喜爱北管,在长期的研习过程中,衍生出制作北管乐器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他熟悉北管所有乐器演奏,主要制作北管特色乐器伬胡、双清、三弦等。林朱法先生带领我院南音实践队师生参观了器乐制作工作坊,为实践队师生亲自讲解北管乐器的种类、演奏形式等,并用自己所作乐器展示器乐曲。
林朱法先生讲解北管乐器制作及演奏
欣赏北管表演、泉港南音
当天最后,南音实践队师生前往参观坝头文化馆,欣赏传承中心老艺人为实践队师生们演奏具有泉港特色的南音《园内》,并实地采访连老先生,今年74岁的连老先生12岁就开始学习南音,其家族自南宋起就有其制作北管乐器之传统,却苦于后继无人,面临失传之窘境,了解到此情况,实践队师生无不为之唏嘘惋惜,并表示将尽力帮助老先生寻找乐器制作工艺继承者;与此同时,实践队学生们还向连老先生了解泉州南音与泉港南音的不同之处,对学术界澳门威尼斯人官网_NBA赌注app南音与“笙管乐”之关系作初步田野调查,获得珍贵的一手资料。
我院实践队同学了解濒临失传的什音
我院南音实践队与坝头文化馆负责人及什音传承人合影留念
通过一天的走访、参观,实践队员在泉港地区深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年轻的南音学子深感责任重大。通过本日的非遗项目实地田野采风,同学们感触颇深,并表示“传统文化的传承,年轻一代肩负使命,而作为南音的习得者和传承者,我们更是身负重任。”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确立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和落脚点。